新闻资讯

为什么进口电芯比国产电芯贵

时间:2022-03-11 编辑:池龙新能源 游览:998次

  2017年,在政策消化和价格博弈中,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丰收年。然而,繁荣的景象并不能掩盖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性问题。在财政补贴下降、供需失衡、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多重影响下,动力电池产业链分化加剧,行业正在大规模洗牌,产业结构正在重塑。

倍率圆柱锂电池.jpg

  纵观今年锂电池的市场格局,有几个明显的变化:一是在投资扩张、兼并重组的热潮下,龙头企业竞争加剧;二是三元锂电池的市场应用大幅增加;第三,松下、LG化学等国际跨国公司正在进入中国,抢占中国未来市场。



  虽然电池行业关键原材料、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效果显著,但整体研发能力不强;d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弱的问题依然存在。


  12月24日,一位电动汽车领域的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的产业政策体系匹配和磨合不足;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协调发展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;动力电池行业生态并没有进入良性发展,尤其是近几年原材料涨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。”


  但补贴政策的调整和技术指标的提升,对能量密度和电池成本提出了刚性要求。多重因素下,当代Amperex  Technology  Co  .Limited、比亚迪等电池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,行业将从分散走向集中,电池与车企的联系将更加紧密。


  曾经唱主角的磷酸铁锂电池很难达到能量密度标准。由于三元锂电池的突出优势,三元锂电池将成为现阶段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流技术路线。据业内专家估计,明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需求约为43.9GWh,同比增长41.4%。其中,三元电池需求约24.6GWh,同比增长83%;磷酸铁锂电池需求19.3GWh,同比增长9.7%。


  但制约电池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原材料和制造成本。由于2017年初补贴减少,产能过剩,动力电池进入降价通道。虽然上半年动力电池均价较2016年下降20%以上,但上游材料碳酸锂和钴价格持续上涨。


  但上述人士乐观估计,随着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,电池成本正在快速下降。“两年内动力电池成本可达1元(每瓦时),比能量在200wh/kg以上,这将决定电动汽车相比燃油汽车具有性价比优势”。


  同时,中游价格的波动和分化对产业链也有很大影响。因此,为了提高竞争优势,行业领导者开始将触角伸向上下游产业链,他们之间的合作案例逐渐增多。“电池必须包含正极、负极、电解液、隔膜的材料体系,单一维度的突破不会带来整个电池产品的突破。比如用于负极的纳米材料或其他技术,看似大大提高了容量,但受制于正极材料。阳极和阴极都受制于隔板,同时要考虑安全问题。材料的能量密度越高越不安全,能量密度越低越安全。”11月11日,金沙江创投创始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潘晓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,动力电池的突破技术非常复杂,需要协调和平衡。


  当然,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,优胜劣汰也日趋激烈。12月15日,一份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草案流出。除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下降,各档次补贴系数门槛也相应上调。


  在这份草案中,2018年的补贴系数仍然与能源密度挂钩。其中乘用车应获得最高1.1倍的补贴,系统能量密度应大于140 Wh/kg(2017年要求大于120 Wh/kg);非快充纯电动公交车需要最高补贴1.2倍,系统能量密度也需要大于140 Wh/kg(2017年要求大于115Wh/kg)。这意味着高于140Wh/kg的系统能量密度成为获得高额补贴的一大门槛。